哈密水塔爆破公司 倒錐殼水塔拆除 擎天一柱潤千家
發(fā)布日期:2025-07-01 人氣:56 欄目:哈密水塔拆除
水塔爆破是一項結合工程力學、爆破技術和安全管理的高難度作業(yè),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炸藥爆炸產生的能量,破壞水塔的承重結構,使其在重力作用下失穩(wěn)倒塌。以下從原理、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及注意事項進行全面解析:
一、水塔爆破核心原理
1. 結構失穩(wěn)機制
水塔通常由筒身、支腿或環(huán)梁等承重結構組成。爆破時,通過在承重結構的關鍵部位(如底部筒壁、支腿根部)設置炸藥,利用炸藥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和沖擊波,瞬間破壞混凝土、鋼筋等材料的內部結構,削弱或切斷其承重能力。當關鍵部位失去支撐力后,水塔上部巨大的自重形成傾覆力矩,迫使結構整體向預定方向倒塌。
2. 定向倒塌控制
為確保水塔按設計方向倒塌,需精確設計爆破缺口。缺口形狀多為三角形、梯形或矩形,一般設置在水塔底部。通過控制缺口的高度、角度和起爆順序,使水塔重心偏移,在重力作用下向預設方向傾倒。例如,三角形缺口底部寬度越大,水塔傾倒速度越快;梯形缺口則能更均勻地破壞承重結構,降低后坐風險。
二、爆破前準備工作及注意事項
1. 工程勘察與設計
- 結構分析:需對水塔的建筑材料(混凝土強度、鋼筋配置)、結構尺寸、使用年限、損傷程度等進行詳細檢測。老舊水塔可能存在鋼筋銹蝕、混凝土開裂等問題,需在設計中加強藥量計算和防護措施。
- 環(huán)境評估:精確測量水塔與周邊建筑物、管線、道路的距離,繪制環(huán)境平面圖。例如,水塔倒塌方向必須預留1.2-1.5倍水塔高度的安全場地;對無法遷移的重要設施(如燃氣管道、高壓線),需制定專項防護方案。
- 爆破方案設計:根據結構和環(huán)境條件,確定炸藥類型(常用乳化炸藥)、裝藥量、炮孔布置(間距0.3-0.5米,排距0.2-0.4米)、起爆網絡(非電毫秒導爆管雷管分段起爆)等參數。復雜環(huán)境下,可能采用“折疊式倒塌”“雙向交替倒塌”等特殊方案。
2. 安全防護與審批
- 防護設置:在水塔表面覆蓋雙層鋼絲網或草簾,防止爆破飛石;在倒塌方向鋪設沙袋、鋼板等緩沖層,減輕觸地振動;對周邊建筑物門窗、玻璃等易損部位加裝防護擋板。
- 手續(xù)辦理:向公安、城管、安監(jiān)等部門提交爆破設計方案、施工資質、人員證件等材料,獲得許可后方可施工。
三、爆破實施過程控制
1. 鉆孔與裝藥
- 鉆孔作業(yè):使用風動鑿巖機或電鉆在預定位置鉆孔,孔徑一般為38-42毫米,深度根據水塔壁厚確定(通常為壁厚的0.6-0.7倍)。鉆孔需保持角度一致,避免出現斜孔影響爆破效果。
- 裝藥填塞:按設計藥量將炸藥裝入炮孔,采用分層裝藥方式提高破碎效率;用黏土、砂質黏土等材料進行填塞,填塞長度不小于炮孔深度的2/3,確保爆炸能量充分作用于結構。
2. 起爆網絡連接
- 采用“簇聯”或“復式網絡”提高起爆可靠性,每個炮孔至少連接2發(fā)雷管;不同段別雷管按設計順序連接,確保爆破缺口按預定順序破壞。
- 起爆前進行網絡電阻檢測,確保線路通暢,電阻值符合設計要求。
四、爆破后處理與安全檢查
1. 塌落效果評估:檢查水塔是否按預定方向倒塌,破碎程度是否滿足后續(xù)清理要求。若出現“坐塌”“后坐”等異常情況,需制定二次處理方案。
2. 安全排查:爆破后等待30分鐘以上,專業(yè)人員佩戴防護裝備進入現場,檢查是否存在未爆雷管、殘藥等隱患;對周邊建筑物、設施進行損傷檢測。
3. 后續(xù)清理:使用機械破碎設備對水塔殘骸進行二次破碎,清理過程中注意避免揚塵污染,按環(huán)保要求運輸建筑垃圾。
五、關鍵風險與應對措施
1. 飛石控制:嚴格控制單段最大起爆藥量,優(yōu)化填塞質量;設置多層防護屏障,確保飛石不超過安全距離。
2. 振動影響:采用分段延時起爆技術,降低振動強度;對臨近古建筑、精密儀器等,可開挖減震溝或采用隔震材料降低振動傳播。
3. 啞炮處理:若發(fā)現未爆炮孔,需等待15分鐘后由專業(yè)人員采用注水、誘爆等方式處理,嚴禁強行掏挖炸藥。
水塔爆破是系統(tǒng)工程,需從設計、施工到后期處理全流程把控,確保技術科學性與施工安全性,實現高效拆除與風險最小化。